做事该断轮回因:勿让习性的等流留后世
生活我们可以观察:同一父母、同一家庭环境,但孩子却性格各异:有的仁慈,有的残忍,有的坚强,有的懦弱,有的开放,有的保守……这些个性在幼年时期、接受教育之前,就已经开始显现。在兴趣爱好、举止言行方面也无不如此。是谁赋予每个幼儿与生俱来的个性呢?
佛在《百业经》中说:“因为行持不善业的串习力,会延续于后世,也会依不善的业,而转生作不善者。”当然,若行持善业,结果是相反的。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延续着过去世的习气,习气坚固难移的就称为性格。所以一举一动、一念一行都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,都是在以往业习的推动之下而作的。比如:牛呞比丘常作牛呞,乃因多世作牛,从牛转生而来,所以今生仍有此习气;一比丘虽已得漏尽通,但却常自照镜,因他多世作过淫女,从淫女转生而来;目犍连虽已得神通,仍然常常戏跳,也因前世作过猕猴,从猕猴中转生而来。
所以,如果前世是以杀生为业的人,今世也喜欢杀生;如果前世是以不与取为业的人,今世也喜欢偷盗……这都是由前世造恶业的串习力在今世显现的同行等流果。再看动物世界,鹞鹰喜欢杀生,老鼠喜欢偷盗,恶狼凶残,蛇蝎狠毒,鸳鸯淫重,猪牛痴钝……动物各异的习性也是各自前世造恶业所带来的。反之,善业所感召的同行等流果则是生生世世喜欢行善,并且善根不断增长。
一个人行为,一旦养成习惯,以此等流作用,来世也会舍弃所受的学处等,由此当生增长许多恶业,在余生中增长苦果。
《百业经》中有一则公案:
一日,世尊到城中化缘。有位施主供养叫“拉达”的美食,不远处的婆罗门子见后,飞跑到世尊前祈求:“给我吧!”世尊略作思索后对他说:“你先说‘我不要’,然后我再给你。”婆罗门子迫不及待地照说后得到了世尊慈悲赐予的“拉达”。一旁的给孤独长者见状,立即劝婆罗门子:“世尊圆满一切功德,施主供养世尊的食物,凡夫不能受用,假若你将‘拉达’还给世尊,我可给你五百嘎夏巴涅3。”贪心的婆罗门子闻言喜出望外,马上将‘拉达’还于世尊,高高兴兴地到长者家中取了五百嘎夏巴涅。
回到精舍后,诸比丘请问:“世尊,以何因缘此婆罗门子贪心甚重,见诸食物都说‘给我!给我!’?为何世尊初时不给,令说‘我不要’后再给?唯愿开示。”
世尊告诸比丘:“此婆罗门子贪心甚重,千百世中无论见到什么食物都说‘给我吧!’,从未说过‘我不要’。今天,以此因缘,让他说一句‘我不要’,将来山王如来出世时,他将以此善根于山王如来教法下出家,证得阿罗汉果。”
婆罗门子一次又一次地说“给我!给我!”,这种索取的心理和行为一直不断地重复,延续了好几百世。在这一世,佛陀慈悲善巧地在他的识田中播下一颗善根种子,这种子只能在遥远的未来成熟而转化他的贪求心态。如果没有佛陀的善巧度化,在无对治力的情况下,他的行为只会随着原有的习性一次次地重演,除了要长久地感受贪心所带来的贫贱果报之外,不可能无缘无故就摆脱恶行等流的束缚。无数次串习只会引发日益坚固的恶性等流习气,他的灵性将被这恶业的僵化惯性所埋没。
我们不应再随宿业继续流转,而应痛下钳锤、逆流而转,将过去的恶习扭转过来,转恶行等流为善行等流。相反,如果善行等流习气现前,就应随喜自己,使善的等流不断增上、坚固、发展。
所以我们要培养好的等流。从有些人喜欢做事半途而废,也会造成等流------
由于串习的力量,来世修善时也会习惯性地半途而废(造作等流果)。如是毁坏誓言的人将会增长罪恶和痛苦(士用果),并且会障碍后面所做的其它事,其果也会变得低劣,果的成熟也将推迟,而且这件事本身也没有完成。(《入行论》原文:“先应观加行,应作不应作,未作为第一,作后不应退。余生亦成习,当增诸恶苦,障余及果劣,此亦未能办。”)
以上是教诫我们,做事必须先观察再趣入。古德每造一部论典,首先都建立誓言,在未完成之前始终不放弃。他们的誓言都像刻在石头上,观察好了就不会更改,这也是由于对上述道理生起深刻定解所养成的品格。
佛在菩提树下发誓:若不成道,终不起座。《杂阿含经》说:“如是比丘精勤方便,肌肤瘦损,筋连骨立,不舍善法,乃至未得所应得者,不舍精进,常摄其心,不放逸住。”(比丘精勤修道,即使身体消瘦得筋连骨头,也不舍弃善法,乃至没有证果之间,一直不放弃精进,恒常收摄自心,不放逸而住。)《般若三昧经》中说:“九十天内不坐不卧,假使筋断骨枯,三昧不成,终不休息。”(九十日不坐不卧,如果没有修成三昧,即使筋断、骨枯,也终究不休息。)这些都是坚固力的体现。
有头无尾的过患,若仅仅是事情不圆满,那也不要紧,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。它会为来世留下严重的后遗症,在相续中种下不好的习气种子,并且增上罪业、增加痛苦,原来所做之事的善果极其卑劣,后来所做之事也不会成功。以传承圆满事情为例:
1、“于来生串习、增罪”(等流果和士用果):在修持某件善法时,如果在中间就放弃,这种恶习将感召来世也将屡屡退失誓言的等流果。所谓“等流果”,是指今世与前世所造之业相同,前世喜欢怎么样,后世也喜欢如此[1]。前世在上师面前闻法时断了传承,没有圆满,后世这种习气也会一直延续下去,乃至生生世世都很难遇到佛法,即使遇到了,每一次也会因各种违缘而断传承。
以此等流果所导致,士用果[2]的罪业也越来越大。上师如意宝说:“故意断一个传承,相当于毁坏一百座佛塔。”诸高僧大德也有这种说法。可见,这种罪业的果报相当严重。有些人听闻佛法时,好像在学世间学问一样,没有特别恭敬地听了几堂课,过段时间不想听就随便离开,轻率地中断传承。如果是这样,士用果将会招致罪业不断增长。
2、“增苦”(异熟果):以罪业上中下的不同程度,分别堕入三恶趣,即使获得人身,也会感受极其难忍的痛苦。对有智慧的人来讲,造善业肯定希望增长快乐,谁也不愿意成为痛苦之因,所以在行持时自己不得不慎。
3、“他业卑劣”:若放弃了这件事情,其他事情也很难成功。比如你在一个上师面前听《入行论》,越听越觉得没有兴趣,后来另一个上师在灌顶,你就随便断传承跑去了。按理来讲,灌顶的功德不可思议,对自相续的加持非常大,但因为前法的缘起被破坏,以致这个法的加持也难以获得。
4、“彼果卑劣”:自己听受《入行论》,本来会有十分善妙的果报,但因为中途断了传承,所以果报不一定成熟。即使成熟,时间也极为漫长,效果不太理想,根本不如圆满听受一部法的功德大。
5、“复不成”:有两种解释方法:1)断了传承以后,虽然很想再接上,但大多不能成功,常因各种违缘而拖延,一生中也不一定有这个机会。2)一件善事没有圆满的话,其他善事也无法善始善终,最终必将一事无成。
所以,不要因为恶知识、恶友、恶环境的影响,轻易改变自己的主意,马上选择另一个法。对你来讲,毁坏缘起是很可惜的。
大家应该清楚,上师不像我们一样孤陋寡闻、仅仅听了一两部论典,上师听过千经万论,也传过不计其数的教典。他老人家尚且如此重视传承,而我们个别道友,今天这个法不圆满,明天那个法也不圆满,所有的法都不圆满,这是非常不好的一种缘起!
大家应该明白,最开始的缘起是很重要的,不管在哪一位上师面前听法,不要今天听、明天不听,几年下来一个圆满的传承都没有。如果以小小的违缘而随便中断,不仅即生中很多事情搞不成,乃至生生世世也经常遇不到佛法,纵然遇到了,又会频频出现违缘。比如有些道友很想圆满学这部法,但中间往往会出现违缘,不得不半途而废,原因是什么呢?就是前世没有好好行持佛法,留下了这样的等流果。现在假如再不斩断它的相续,很可能生生世世都会如此。所以,在行持善法的过程中,首先要再三地考虑,如果已经做出了决定,就不要轻易改变,这种自强的信念也叫做自信。
因此,我们理当有成就一切善法的自信,独自即可成办利他事业,而不要依赖其他众生。《慧海请问经》中说:“日轮不依任何帮助,但它可以照亮一切世界;雪山狮子不依其他助缘,但声音可以传遍山川;毒蛇安住于寂静处不依任何人,但可以自给自足地生活。同样,发了大乘菩提心的菩萨,不需要依靠其他助缘,完全可以独立自主地行持善法、度化众生。”佛经中的这些内容,大家应当再三地思维。如果我们利益众生靠别人,修行佛法也靠别人,永远都是幼儿园的孩子,一直长不大,没有老师扶就倒下去了,这是不合理的。我们在上师面前听了大乘佛法,到了一定时候,自己应该自立,佛陀讲过:“吾为汝说解脱法,当知解脱依自己。”
良好的等流由自己创造!
摘录编辑自http://bbs.ningma.com/viewthread.php?tid=3847

